一、生态(有机)农业原则
农业的本质是人类利用土壤获得产出的过程,此外,有机农业还关注这一过程中的原则:只有适合土壤环境的生物才能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作物生长的环境是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总和。根据“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人为创造的环境对农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造成适合“病虫害”等生物生长的环境,也可以创造适合作物的生态需求的环境。应总结种植过程中利于产出与阻碍产出的原因,探寻其中的规律。

二、生态(有机)农业的观念
在有效利用自然力的有机农业里,一定要学会仔细观察、掌握支配自然界的法则。在现代科技登场之前的几千年里,先人们借助观察和经验确立的传统技术,其原则与自然法则一致。如果能将这一传统技术的原理和现代科技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一定能成为推动有机农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力,首先必须了解作物及病虫害的生态。了解了作物的原产地,就能知晓其基本特性。经过品种改良后的作物,要了解改良后的特性变化,并结合原产地的特性,用作栽培的基础知识。病虫害的生态受“适者生存法则”的支配。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决定了它们是否能够生存。环境包括温度、水分、饵和生物相等。只要其中有一条不适应的话,它们就无法生存。因此,只要创造出病虫害无法生存的环境,它们就自然会被淘汰,这样就不会发生病害了。
三、有机农业的生态性
有机农业关注在地的生态环境体系,而不止单纯注重产出:原产地通常提供了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了解你的作物的原产地的生态特性是农业栽培管理的前提。作物生长的环境是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总和。根据“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人为创造的环境对农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造成适合“病虫害”等生物生长的环境,也可以创造适合作物的生态需求的环境,人为环境条件中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水分与温度。生长健康的作物通常都具备一定对不良外界影响因素的抗性。
四、环境影响作物生长的案例:堆肥对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
首先,调查根结线虫害产生的原因,根据研究发现,根结线虫的繁殖率低于5%时,并不会导致虫害。其次,探究根结线虫过度繁殖的起因,研究结果表明,在连作、常规耕作长期施用化肥的情况下,根结线虫因缺乏正常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竞争和天敌而繁殖过度。最后,通过树皮堆肥的方法提供有机成分,土壤结构得到相对持久改良,土壤环境得到改善,微生物多样性得到提升,形成对根结线虫存在竞争的土壤环境,可以有效地将繁殖率降低至5%以下。
五、生态(有机)农业实践的关键方法
早发现,早处理。相比于常规农业,由于不使用农药,有机农业要求每日都对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观察,遇到病虫害问题及早发现并处理。由于处理不及时,处理的方法有效性会逐渐降低,而处理难度会随之增大。同理,除草工作在有机耕种中也需要尽早进行,避免草根过长难以处理。根据观察与经验,了解各个季节可能会出现的杂草,提前预备。从事有机农业必要的能力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其中观察能力是有效利用自然力的基础之所在。平常(尽可能每天)要密切注意观察作物的生长状况以及变化。另外,早发现、早处理是病虫害对策之根本。 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的研究,抓住其本质,提高辨识力。 将借助观察和洞察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积极的活用于技术开发及研究中去 任何事都不要害怕失败,积极地进行实践,积累经验。另外,实验可以从小规模的实验开始着手。
